法国名将拉维勒涅刷新撑杆跳赛季最佳 巴黎奥运备战势头强劲
6
2025 / 08 / 22
随着最后一名选手从U型池腾空而起, bty 2023-2024赛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的b体育比赛在河北崇礼云顶滑雪公园圆满落幕,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在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三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中国队在主场表现出色,斩获1金2银1铜,其中19岁小将张毅在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中一鸣惊人,以全场最高难度动作夺冠,成为本届赛事最大黑马。
新星崛起:张毅的“逆袭之战”
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堪称本站赛事最精彩的较量,预赛中仅排名第7的张毅在决赛最后一轮顶住压力,以一组包含双周偏轴转体1440度接反脚落地的高难度动作惊艳全场,最终以94.25分反超挪威名将奥拉夫·约翰森,为中国队夺得本赛季首枚世界杯金牌,赛后采访中,这位来自吉林的年轻选手难掩激动:“赛前教练告诉我‘把训练当比赛,把比赛当训练’,最后一跳我完全放开了,甚至没注意分数,只想展现最好的自己。”
国际雪联技术代表马克·莱恩评价道:“张毅的动作编排兼具创新性和稳定性,他的夺冠标志着亚洲选手在坡面障碍技巧领域已具备颠覆传统格局的实力。”值得关注的是,张毅的夺冠动作“双周偏轴1440”系其自主命名,目前尚未被列入国际雪联标准动作库,赛事委员会已启动对该动作的技术认证程序。
老将担当:谷爱凌稳定输出再摘银
在女子U型场地项目中,冬奥冠军谷爱凌以93.50分获得亚军,尽管未能卫冕,她在决赛中连续完成三个900度转体动作的稳定性仍获业界称赞,美国选手汉娜·福尔曼凭借最后一轮的94.00分夺冠,赛后她特别向谷爱凌致意:“和谷同场竞技总是充满挑战,她推动着所有选手不断突破极限。”
谷爱凌在混合采访区透露,近期已将训练重心转向大跳台项目:“北京冬奥会后,我希望在不同项目间寻找平衡,今天的银牌证明我的U型池状态仍在第一梯队,但更期待下个月卡尔加里站的大跳台较量。”这种“多点开花”的参赛策略引发热议,前国家队教练王磊分析称:“谷爱凌的技术全面性在自由式滑雪领域罕见,但多线作战对体能分配提出极高要求。”
技术革新:AI评分系统首秀引关注
本届赛事首次引入AI辅助评分系统,通过高速摄像头捕捉选手腾空高度、转体角度等数据,为裁判组提供量化参考,在男子大跳台预赛中,该系统成功识别出加拿大选手马库斯·李的落地偏移误差,使原本85分的动作经复核后调整为82.5分,国际雪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埃里克·松德表示:“AI不会取代裁判,但能减少人为误判,本赛季将在六站世界杯中继续测试该系统。”
不过新技术也引发部分争议,坡面障碍技巧铜牌得主、日本选手佐藤健一抱怨道:“创意风格难以被算法量化,比如我的反脚滑行本应获得更高艺术分。”对此赛事总监刘晓峰回应称:“AI目前仅分析基础技术参数,艺术表现力仍由裁判独立评判。”
中国军团:梯队建设初见成效
除张毅的突破外,中国队在多个项目展现厚度,17岁的李雪芮在女子大跳台资格赛完成双周偏轴转体1260度,成为首位晋级世界杯决赛的国内新人;男子U型池选手王梓阳则凭借连续两个1080度转体获得第四名,创个人国际赛事最佳战绩,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琰指出:“通过‘跨项选材’计划,我们从体操、蹦床等项目引进的苗子开始兑现潜力,未来两年会重点打磨动作稳定性。”
国际观察家注意到,中国选手在道具使用环节仍有短板,英国《滑雪杂志》首席记者汤姆·威尔逊分析称:“欧美选手在铁杆、箱子上更具创造性,亚洲选手更依赖空中动作拿分,但随着更多国际化教练加入,这种差距正在缩小。”
赛事经济:冰雪产业持续升温
作为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首个国际顶级滑雪赛事,本届世界杯吸引现场观众超2万人次,周边酒店入住率达92%,崇礼区文旅局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当地滑雪装备销售额同比上涨37%,青少年滑雪培训咨询量增长近五成,经济学家张宏斌认为:“国际赛事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可达1:5.3,崇礼正在形成‘赛事+旅游+培训’的完整产业链。”
国际雪联秘书长莎拉·刘易斯在闭幕式上宣布,中国已获得2025年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主办权,随着米兰冬奥周期进入关键阶段,这场在东方雪原上演的“空中芭蕾”,正为全球冰雪运动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