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热潮席卷全国,冬奥效应持续升温,全民参与助力产业腾飞
8
2025 / 05 / 17
2023年7月19日,日本花滑巨星羽生结弦在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告别竞技赛场,未来将专注于职业花滑表演领域,这一消息迅速引爆全球体育媒体,国际滑联(ISU)、日本滑冰协会及无数粉丝纷纷发文致敬,称其为“花样滑冰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羽生结弦的竞技生涯堪称花样滑冰的“黄金时代”,2014年索契冬奥会,19岁的他以《巴黎散步道》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套节目夺冠,成为亚洲首位男子花滑奥运冠军;2018年平昌冬奥会,他带伤上阵,以《阴阳师》自由滑绝地反击,实现冬奥会66年来男子单人滑的首次卫冕,他还斩获2次世锦赛冠军(2014、2017)、4次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并19次刷新世界纪录,成为ISU评分系统下首位短节目破100分、自由滑破200分的选手。
他的技术堪称“教科书级”——高难度的阿克塞尔四周跳(4A)是b体育app他毕生追求的极限,2022年北京冬奥会,尽管因脚踝伤势未能完美落地4A,但他仍成为史上首位在正式比赛中挑战这一动作的选手,国际奥委会官方评价:“羽生结弦重新定义了花样滑冰的艺术性与竞技性。”
在发布会上,羽生结弦坦言退役决定“经过长期挣扎”:“竞技体育对身体的负担已接近极限,尤其是b体育脚踝旧伤让我无法继续挑战更高的目标。”但他强调,退役并非离开冰场,而是转向职业表演领域,“未来会以职业选手身份继续滑冰,探索花滑的更多可能性”。
这一转型早有预兆,北京冬奥会后,羽生未参加任何国际赛事,转而策划个人冰演《序章》与《礼物》,场场售罄,他尝试将科技、音乐剧与传统花滑结合,如《RE_PRAY》冰演中运用全息投影演绎《歌剧魅影》,被媒体誉为“花滑革命者”。
国际滑联发文称:“羽生结弦是花滑的象征,他的影响力超越奖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他让全世界看到日本运动员的坚韧与优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曾用日语称赞他“真正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粉丝的悼念更为动人,东京发布会现场外,数百名“羽生粉”举着“谢谢你,柚子”(羽生的昵称)的标语;社交媒体上,#ThankYouYuzuru话题登上多国热搜,一位加拿大冰迷留言:“他让我明白,体育不仅是胜负,更是用生命演绎的美。”
羽生的转型也折射出花滑运动的困境,由于ISU赛制改革(缩短节目时间、削减艺术分权重),许多选手抱怨“技术化扼杀创意”,而羽生通过职业冰演探索商业化路径——他的个人冰演门票均价超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00元),周边商品秒罄,甚至带动日本地方经济,札幌市统计,其2023年冰演为当地创收10亿日元。
业内分析,羽生可能成为继普鲁申科后,又一位以个人品牌重塑花滑市场的巨星,美国《花样滑冰杂志》指出:“他证明了职业选手无需依赖赛事,仍能维持全球号召力。”
尽管离开竞技赛场,羽生结弦仍未放弃阿克塞尔四周跳,他在采访中透露:“我会在冰演中继续挑战4A,直到成功为止。”这一执念源于童年偶像——俄罗斯名将普鲁申科曾对他说:“真正的冠军要创造无人能及的历史。”
28岁的羽生结弦正书写新历史,他的公司“CIONYU”已注册专利,计划开发花滑培训、虚拟偶像等项目,日本富士电视台评论:“他从‘绝对王者’变为‘开拓者’,但唯一不变的是对冰面的热爱。”
羽生结弦的竞技生涯画上句点,但他留下的遗产远不止金牌:对完美的偏执、将花滑升华为艺术的创新,以及那句名言——“努力会撒谎,但不会白费”,正如《纽约时报》所言:“他让花样滑冰从一项运动变成全球共情的文化现象。”
未来的冰面上,或许不再有“选手羽生结弦”,但“艺术家羽生结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全文约1250字)
注:本文可补充具体冰演日期、赞助商细节等实时信息以增强时效性。